欢迎光临!    中文 | English

本科生教育

专业介绍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发布时间:2023-11-30

一、专业简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培养具有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从事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工艺过程设计与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支撑国防、航天航空以及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十三五”期间,以建筑材料工业为代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在转型方式促结构、科技创新进步、节能减排及绿色与“走出去”、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全行业总体呈现为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向纵深发展,以中低端发展为主体的建筑材料工业开始转向以智能制造等技术为代表的中高端发展。同时,新型功能型无机非金属也是5G技术、国防工程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材料之一。因此,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发、应用人才培养将是我国材料领域的热点和关键。


二、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全面,通晓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理论、技术与研究方法,能够在材料制备、加工成型、材料分析、材料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新材料研制、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适应国家新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具有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实干精神强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卓越人才。

本专业出版的部分极具影响力的教材

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

特色课程

材料制备与性能实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热工设备、材料设计实验、工程设计训练。


三、专业特色与优势

专业实力

学校特色优势专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17年全国学科评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体)为A+,位居全国第一,也是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湖北省名师工作室1个,院士1人,“万人计划”国家级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色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建设有3门国家精品资源课程、4门MOOC上线,2部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普通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拥有建设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1个和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1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教材二等奖1项。学生在各类竞赛获奖和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达45项。

本专业学生参加比赛获奖照片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前身是1958年始建的武汉建材学院水泥、玻璃、陶瓷、混凝土及制品专业,2006年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招生。2000-2011年期间学校是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主任单位。2010年获批湖北省“品牌专业”和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1年获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工程教育实践中心”立项支持,2014年通过国家工程专业认证,2017年通过复评。2005年以来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专业特色为: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面向行业,立足A+学科,培养具有良好专业能力、工程素养和发展能力的行业领军卓越人才。

(2)以学生为中心,目标为导向,推进教学质量建设。构建基于目标导向的持续改进机制,完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

(3)以教学科研互动为特色,强化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建有国家名师领衔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资源保障。

培养特色

(1)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顶层设计,搭建培养体系链。

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通过知识传授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实践训练体系的建立与优化,构建工程教育创新培养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基础+研究”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的课外自主创新训练模式、及“体验+实习”和“实习+培训”的个性化的企业实习模式等多元化实践教育模式,建立强调能力、注重效果的多成分考核和评价体系,提高了创新实践教育的实效性。

本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构建立体化的开放实验教学和“3-3-3”递进式实践训练,引导学生自主实践。

构建“3-3-3”系列化递进式实践训练体系,包括“基础技能强化—工程能力培养及拓展—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的“三阶段”训练目标逐阶递进;“认知与基础—综合与设计—研究与创新”的“三层次”教学内容的逐阶递进;“工程设计训练—工程能力与素质训练—科学研究训练”的“三系列”实践训练递进,形成课内外结合贯通的实践训练模式。

(3)以OBE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达成评价体系,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将毕业要求分解任务合理落实到各教学环节,以工程专业认证目标导向教育的OBE理念,建立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机制。通过教学大纲规范教学活动和考核方法;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分析跟踪评价学生学习效果;通过毕业要求的达成评价实现对学生能力达成评价,进而基于评价结果,完善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培养过程,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四、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

本科生就业率均超过95%以上(其余部分为自主创业),毕业5年后,80%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取得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进入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超过6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评价优秀率超过80%。

单位性质

主要为国有和民营企业。

地域流向

就业地域主要流向湖北省、广东省、江苏省、 浙江省和上海。

行业分布

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材料制造产业、综合性设计院、基础设施建设等,分别占比42.33%、20.44%、12.41%。毕业生面向“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就业比例为58.39%;面向世界500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比例为65.69%。

知名企业

研究设计院所,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等;国企,如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想集团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

近3年在读本科生国际化交流比例20%以上,毕业后攻读境内外学位比例60%以上。

国内升学去向

主要进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深造,升学率约为60%。

出国(境)去向

首选国家(地区)为英国、美国、日本等。国际化交流和境内外深造高校包括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等学府,出国学生数约为总人数的5%左右。


五、杰出校友代表

彭寿,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硅工系玻璃专业,中共十七大代表,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23届国际玻璃协会主席。现任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叶青,1984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专业(现无机非金属材料),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任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党委书记,兼任华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资深专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先后被评为全国建材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水泥协会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设备工作者。

谢峻林,1985年毕业于武汉建材学院玻璃专业(现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武汉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开发、建材工业窑炉热工工程分析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3本,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

余火根,本专业2001届毕业生,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2014年-2018年连续五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入选2019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荣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固有表述错误)

赵云龙,本专业2012届毕业生,后报送本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到哈佛大学完成了博士联合培养,毕业后至今任英国萨里大学助理教授,兼任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资深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锂空气电池研究,在PNAS(IF 9.423)、Nature Commun.、Nano Lett.等发表SCI论文4篇,引文超过4000份,H指数为28;曾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获得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还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并作为教育部重点宣传典型人物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友情链接: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马房山校区西院
电话:027-87651779
版权所有©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官方微信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