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6
张丁亮,男,共青团员,复材2102班成员,必修课学分绩点为3.994;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荣获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ergy Materials》期刊(IF=11.8)上发表论文;参与两个国创项目;现已成功推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知识的海洋中,每一位勇敢的航行者都深知——唯有不懈地努力和坚持,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张丁亮正是怀着对科研的坚持与追求,并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优异的学业成绩脱颖而出,书写了独属于自己的大学篇章。
科研探索——从兴趣出发,厚积薄发
张丁亮的科研之路始于大一。他参加了材料梦工场创新训练营,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优秀营员称号。这次训练营为他打开了科研的大门,让他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他通过导师制双选,加入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寇宗魁教授的课题组,专注于原子尺度 ORR 电催化剂的课题研究。三年来,他阅读了大量文献,开展了更加深入的实验研究,最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ergy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论文。
张丁亮说:“科研并非一帆风顺。”他坦言,刚开始接触科研时,面对复杂的实验设备和前沿的文献,也曾感到迷茫和困惑。但他始终秉持着“先干再说”的态度,通过不断阅读文献、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逐渐掌握了科研的核心技能。他特别强调,科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实践来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关键。
学习竞赛——夯实基础,全面发展
在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科研的情况下,张丁亮依然保持着优异的学业成绩。他分享了自己的时间管理经验:大一时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打牢基础;大二之后逐渐将重心转移到科研上,但仍保持对学业的重视。他表示,大一到大四所学的知识,在日后做研究愈发专注于某一领域时,大概率会遗忘,但实际上这些知识都已内化为自身能力。大学学习的重点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内化到脑海里才是最重要的。除了专注于学业,张丁亮还参加了各类竞赛,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英语竞赛中均斩获二等奖。这些竞赛不仅为他的保研之路增添了重要的砝码,更提升了他的英语水平,锻炼了他的思维能力。
无论是科研还是学习,张丁亮都以踏实认真的态度对待,始终秉持一丝不苟的精神。从参加创新训练营到进入铸材基地,从每周的实验汇报到繁重的课业任务,他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这些经历看似简单,实则凝聚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无论是导师交付的任务,还是自己设定的目标,他都会全力以赴,力求完美。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品质,让他赢得了同学和老师们的广泛赞誉,同时也为他在科研和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采访的最后,张丁亮给学弟学妹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有明确的规划,无论是保研、考研还是就业,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其次,做事要踏实,不要急于求成,科研和学习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最后,要学会调整心态,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采访、供稿:孙卓凡、姚世豪 审核:黄天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马房山校区西院
电话:027-87651779
版权所有©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