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中文 | English

品牌文化

【材料之星】史欣欣-科研与生活的交响:跨领域探索中的成长与平衡

发布时间:2025-07-06


史欣欣,女,汉族,2000年1月生,中共预备党员,她积极参与党组织活动,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在担任科协学术部干事期间,工作认真负责,以高度责任感协助部长组织了博导论坛等一系列学术活动,为学术交流贡献力量。平均成绩89.26分,获硕士一等奖学金;在《Ceramics International》期刊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作为第二发明人参与申请发明专利1项



跨领域研究的转型挑战

史欣欣的科研之路展现了从迷茫到坚定的成长历程。本科阶段主攻金属材料,硕士期间则转向新能源陶瓷领域。面对全新的实验设备和理论知识,她迎难而上。在导师和师兄师姐指导下,她系统研读课题组文献和相关经典著作,逐步构建知识体系,深入理解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与逻辑。通过大量文献积累与思考,她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了清晰认识,得以与导师进行深入探讨,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验阶段充满挑战,提升材料的吸光率成为关键难题。她未急于求成,而是在导师指导下,广泛查阅文献,深入分析影响材料光学性能的因素,并设计了一系列探索性实验。经过反复尝试与优化,最终确定了材料的最佳制备方案,成功制备出高吸光率样品。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她的实验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


论文写作是重要一环。初次撰写时,她也曾面临思路不清、机理分析不够深入等问题。她主动向博士师兄师姐请教,汲取经验,逐步理清框架,并深入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机理。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其第一篇论文顺利发表,进一步激发了她的研究热情。在专利撰写中,她经历了从初期的生疏到能独立完成技术方案描述的转变,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的严谨与细致


回顾科研经历,史欣欣深刻认识到,科研不仅需要勤奋钻研,更需要广泛阅读和积极交流,以拓宽视野、明确方向。科研路上的焦虑与迷茫,最终都化为成长的基石,更加坚定了她在材料科学领域深耕的决心


平衡之道:科研与多彩生活

史欣欣深知科研需要专注投入,但也坚信张弛有度方能行稳致远。她注重身心健康,将规律运动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周保持3-5次、每次30-60分钟的锻炼。这不仅帮助她保持充沛精力,缓解科研压力,更在克服运动困难中锤炼了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也自然迁移到她的科研工作中。



书法练习是她重要的调剂方式。在沉浸于材料微观世界之余,提笔挥毫让她得以放松身心,沉淀思绪。同时,她也珍视与朋友的深度交流,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碰撞思想火花,获得情感支持。这些多元的兴趣爱好和健康的人际关系,为她营造了可持续的科研生态,有效帮助她跳出思维定式,以更饱满的状态迎接科研挑战


未来展望:深耕材料,矢志报国

展望未来,史欣欣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科研,力求在新能源陶瓷材料领域取得创新性突破。她将持续提升科研能力与综合素质,致力于成长为一名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的材料科研工作者,将个人追求融入科技强国的事业中。她坚信,唯有脚踏实地、勇于探索,方能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史欣欣 编辑:朱思盟、王高放 审核:黄天佑)


学院信箱:

友情链接: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马房山校区西院
电话:027-87651779
版权所有©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官方微信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