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2
8月1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程教育高级班学生实践队走进武汉理工大学,通过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专家学者座谈交流,深入探索材料科学的前沿发展,感受“求是创新”精神与当下科技强国理念的深度融合。
探秘科技前沿:一场材料科学的深度之旅
下午14:30,实践队首先来到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近距离观摩了光纤传感技术在桥梁健康监测、智能建筑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同学们惊叹于一根纤细的光纤如何承载海量数据,成为现代基础设施的“神经脉络”。在李明忠书记的介绍下,同学们也了解到姜德生院士是如何带着光纤传感器从不断的创新中一次次打赢擂台,最终战胜其它外国品牌而被广泛使用的。
随后,实践队依次参观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硅酸盐科学与先进建材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实验室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走进实验室参观了实际应用中需要使用的相关仪器,了解了高性能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以及硅酸盐材料在绿色建材中的革命性应用。亲手触摸新型材料样品、观察微观结构成像,同学们也对于材料学科的魅力有了新的感受。
共话未来:一场“科技强国”的思想碰撞
下午16:00,实践队与材料学科的专家学者在会议室展开座谈。双方围绕材料学科的发展趋势、产学研合作、青年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播放学科的宣传视频,让同学们对于学科的基本概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高藤华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通过电子本身的量子属性与电荷来对信息进行存储的,曲政尧研究员介绍了仿生超材料,陈骁教授则介绍了水处理的膜材料相关内容,王丰特设副教授的分享则主要聚焦于材料与机械交叉的相关领域。学生实践队队长张铭浥同学在发言中表示:“武汉理工大学在材料领域的深耕让实践队的同学感受到了材料学科的奇妙,我们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对于创新和科技强国能够有进一步的理解。”
自由讨论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在当今国际形式下应该如何更好地解决相关技术的卡脖子问题?” “大学本科同学该如何更好地启动对科研生活的探索?”“青年学子如何选择自己的科研方向与求学轨迹?”陈骁教授以自身经历鼓励大家:“科研需要在了解自身优势的情况下对多学科多方向进行融合。”曲政尧研究员则补充道:“应当在国家的大背景下对自己的方向进行选择。同时也要注意开拓自己的眼界,广泛结交海内外的优秀同行者。”
求是精神,薪火相传
活动尾声,双方合影留念,为这场跨越高校的对话画上圆满句号。从光谷科技企业的工程应用到理工大实验室的技术之源,实践队的同学们看到了创新链的完整图景——科研的‘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武汉的盛夏骄阳似火,却不及学子们求知的热忱。此次实践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材料学科的理解,更点燃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的使命感。我们也期待满载家国情怀的两校学子未来能够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并肩同行。
(供稿:杨青、陈奕憬 摄影:俞斯哲、周首航 编辑/审核:周雄)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马房山校区西院
电话:027-87651779
版权所有©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