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7
ICMAT2025于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在新加坡新达城举行,会议超过2500名代表参加,包括22场技术研讨会和27场平行会议、全体会议和主题讲座、特别活动、展览以及主题演讲、特邀、口头和海报展示。该会议与第十四届亚洲铁电-亚洲电子陶瓷会议(AMF-AMEC-14)联合举办。大会讨论的热点及学术发展方向主要包含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或化学能以产生燃料;储能:电池、电容器和可持续存储解决方案;先进材料和设备:燃料电池、铁电材料和热电材料;新兴应用:自供电设备、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实现可再生能源技术中的作用;循环经济:能源收集和储存的可持续性。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王震博士于2025年6月30日在铁电材料、压电材料、介电材料的表征与分析分会场,作题为“Defect Evolution and Effect on Structure and Electric Properties of A/B Site Sm Doped BaTiO3sintered in Different Atmospheres”的口头报告。汇报内容:Sm掺杂BaTiO3陶瓷的烧结气氛可精准调控掺杂位点,进而主导材料电学性能。空气中低掺杂时呈半导体特性,高掺杂时氧空位捕获电荷显著提升绝缘性。还原气氛则因氧空位激增维持强半导体特性。团队通过复阻抗分析揭示晶粒内部主导电阻变化,为开发高介电、低损耗的贱金属电极MLCC提供了关键缺陷调控策略。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刘坚博士于2025年7月2日在铁电、压电和电介质的信号与能量转换及存储分会场,作题为“Machine Learning-Assisted Accelerated Research of Energy Storage Properties of BaTiO3−BiMeO3Ceramics”的口头报告。汇报内容:为加速BaTiO3-BiMeO3陶瓷储能性能研究,构建了含元素物理化学特性、相关属性信息和烧结工艺参数的三维特征向量空间,采用两种策略测试6种机器学习模型,经贝叶斯优化后,GBR模型预测恢复能量密度的10折交叉验证r²达0.974、LGBM模型预测效率的r²达0.894,同时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1-x)BT-xBZT陶瓷并测试P-E滞回环验证模型,有效提升了该类陶瓷储能性能预测的效率与准确性。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马房山校区西院
电话:027-87651779
版权所有©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官方微信
官方网站